首页 > 资讯 > 独家推荐 > 民生 > 正文

希望很渺茫,但还是要努力一次

2018-05-15 09:54:13 来源: 点击:

摘要:本报讯 (记者赵改玲) 5月14日,本报以《跨越半个世纪的寻找与团聚,焦作“上海孤儿”的——寻亲梦》为题的新闻故事,戳中了读者姬旭的泪点。昨日上午,姬旭拨打本报市民热线3909990说,看到这篇报道后,他想求助晚报,帮98岁的母亲寻找其失散73年的哥哥。

        姬旭今年71岁,是我市一所学校的退休英语教师。他说,他是《焦作晚报》的忠实粉丝,特别关注晚报关于寻亲的报道,像昨日刊登的焦作“上海孤儿”寻亲的新闻故事,他特别有感触,寻亲的幸福和苦涩他都有所体会,这和他母亲的经历有很大关系。

  姬旭的母亲名叫闫加元,今年98岁,老家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。据姬旭介绍,闫加元老人3岁丧父、5岁丧母,哥哥闫加志比她大4岁,他们从小相依为命。8岁那年,闫加元被同村的一户人家抢走当童养媳,是闫加志想尽办法把她救了出来,并带她到重庆市朝天门码头讨生活。姬旭讲起母亲的苦难童年,几次落泪。
  到了重庆后,闫加元在收容所居住,闫加志当报童,养活自己和妹妹。“母亲告诉我,有一次家里只剩半碗米饭,她哥哥舍不得吃,让她吃。”说到这些,姬旭泪流满面。
  闫加元渐渐长大,就在朝天门码头卖酱菜、豆豉,闫加志则靠摆渡为生,他们一个月见一次面。1945年,闫加元认识了焦作青年姬脉怀,俩人在重庆结婚。
  也就在这时,闫加志有好长时间没来看闫加元了。闫加元盼星星盼月亮,就是盼不来哥哥。闫加元回老家找哥哥,家里也没有哥哥的身影。
  闫加志就这样意外失联。1945年,闫加元和丈夫去湖北谋生。上世纪60年代,他们来到今天的解放区上白作街道马涧村生活。
  如今,闫加元和哥哥已失联73年,但她从来没有忘记哥哥,总是让孩子们帮着寻找。上世纪70年代,姬旭曾给母亲的老家亲戚写了封信,可石沉大海。姬旭的学生每次去四川、重庆旅游、办事,他都让学生帮着打听,可一直没打听到闫加志的消息。
  姬旭说,血缘和亲情是人生中最结实的绳索,他特别想帮母亲完成人生中最大的心愿:找到哥哥或者哥哥的子女也行。他也知道,找到的希望很渺茫,但他为了母亲想再努力一把。
  昨日,本报已和《达州晚报》记者取得联系,对方愿意联合本报帮助姬旭寻找亲人。如果您有闫加志老人及其亲人的消息,欢迎拨打电话13782731816。
更多咨询关注焦作房产网

声明:焦作房产网转载的以上内容,不表明证实其描述,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相关阅读
网友评论
已有条评论
请登录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场。
新闻排行
服务条款 法律声明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
客服电话:0391-8768882 客服QQ:1287642365
copyright ©2010 焦作房产网版权所有
豫ICP备15017369号-5
焦作房产网(隶属焦作焦点房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)